首页 新闻 双面奇遇 × 后浪狂想!SKP艺术季双展,穿梭虚实之间,领略艺术多元魅力

双面奇遇 × 后浪狂想!SKP艺术季双展,穿梭虚实之间,领略艺术多元魅力

2025年的盛夏,北京SKP-S以两场先锋艺术展掀起美学风暴——法国视觉艺术家西里尔·德邦的《双面世界》与聚焦代际文化的《后浪拼图》,用截然不同的语言解构都市生活的多重面向。这场双展并行的艺术季,不仅是对“艺术何为”的追问,更是SKP-S将商业空间升维为文化现场的又一轮实践。

1.jpg

北京SKP-S艺术橱窗,是一种跨界尝试,其实践性和灵活性也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百货公司的边界。它位于空间西侧外立面,定位为一个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流动的艺术项目,致力于寻找不同的艺术家与SKP-S合作,在这15平米的空间里打造新的态度与外界产生对话、联系。

与SKP-S多次合作的法国艺术家西里尔·德邦,擅以拟人化的果蔬形象,柔和而诡谲地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情绪和秩序。他的作品兼具古典质感与当代隐喻,既有视觉张力,又富有幽默与讽刺意味。此次他与策展人周钰恩合作,巧妙地将橱窗切割成“城市寓所”与“森林剧场”两个平行宇宙,将视觉效果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却互为镜像的《双面世界》。

2.jpg

橱窗不仅是商品的展示窗口,更是品牌、城市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接口。左侧橱窗主题为“城市寓所”,德邦以苹果与大葱作为主角,为冷静的城市节奏注入一抹生命的温度。在右侧的橱窗,则是德邦构建的“森林剧场”,在这个童趣盎然的密林幻境中,粽子、甜椒等具有中国文化寓意的元素被赋予了人性化特征,共同组成一个充满活力与趣味的“绿色社区”。城市与自然两个独立却相互呼应的空间场景,构筑出一座精神与感官交织的“视觉剧场”。

在这个充满“错位感”的空间里,德邦践行着他“艺术应该有趣”的创作哲学。在策展人周钰恩看来,德邦的艺术提醒我们:我们所追求的理性秩序,也许本身就是一种幻象。我们用“秩序感”去对抗不确定,却忽略了不确定才是生活的本质。这种张力,正时时刻刻在SKP这样介于文化与商业之间的空间中被激活与呈现。

从5月23日至6月7日,由SKP-S联合集媒体、画廊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hiart space策划的《后浪拼图》则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。40余位Y世代与Z世代艺术家的作品,如同散落的拼图,在SKP-S四层T-10文化艺术空间构建出一条横跨20年的美学时间轴。

3.jpg
4.jpg

《后浪拼图》指向的从Y世代到Z世代艺术家在文化断层与数字浪潮中的自我重构。Y世代成长于互联网普及期,重实用效率;Z世代身为数字原住民,追个性体验与即时满足。当“青年”不再仅指向年龄,而成为一种流动的美学态度,不同的创作差异逐渐显现为时代精神的微妙注脚。

在SKP-S,你可以看到,王亚龙以性格迥异的小怪兽雕塑构建“疗愈乐园”,用童真形象唤醒观者内心的叛逆与勇气;一舒笔下的小女孩系列雕塑,如心灵镜像般记录生活感悟,在烟火气中藏着对世界的温柔凝视;四歌用高饱和度色彩勾勒带泪却含光的人物,眼中的彩色地球与小房子,传递出治愈人心的童真信念;周宇越通过隐喻化物象平衡内敛情绪与外在状态,探索个体认知的深层肌理。

5.png

《后浪拼图》展览的妙处,在于让观众在对比中感知时代精神的流动。当Y世代用丙烯颜料涂抹城市化焦虑时,Z世代正用游戏引擎构建平行宇宙;前者在装置艺术中封存对“真实”的执念,后者在NFT里创造永不磨损的虚拟分身。策展方希望观众以考古学般的耐心凝视这场渐变,在SKP-S这个融合科技与时尚的异质空间里,后浪的每一次冲刷,都在重新定义“艺术”的岸边。

如今,SKP-S正逐步致力于成为“生活方式的代言人”,而艺术语言则负责搭建起精神连接的桥梁。当情感、美学与文化共同构建品牌语境时,消费者不再仅仅是买单者,而是在品牌故事中找到自我的一部分。

这个夏天,不妨走进SKP-S观展,也许橱窗里读报的大葱能让你会心一笑,又或者被虚拟偶像的数据流震撼。在这两场艺术展览举办期间,SKP-S在小红书同步发起多场趣味互动:邀请观众化身“艺术侦探”,根据展品局部特写,根据细节线索寻找展品,获奖者就有机会赢取礼品。

当艺术从橱窗延伸到社交平台,这场美学之旅便有了更鲜活的温度。在SKP-S,让镜头成为你的画笔,在现实与幻想的交错间,收藏属于这个夏天的艺术记忆。

热门文章